十一月至,秋氣漸重,天寒夜長,但每日清晨,喚醒城市的腳步聲中,闊長的街道里的身影,也總有我們這些“種樹人”,開始了孜孜耕耘的平常日子。
11月19日,工作實錄。
7:30,校門打開,在教室迎接第一位孩子的到來。
7:40—8:10晨讀,8:10—8.20晨會。
第一節課:批改作業,9:10—9:50大課間。
二三節課:業務學習,午讀帶領孩子學習網絡知識。
下午第一課:批改作業,下午第二課:英語課。
下午第三課:班會課,一周總結,積分抽獎。
晚輔:第一節社團,第二節作業輔導。
這也是一個特別的年份,新手班主任恰逢遇上“雙減”,在兵荒馬亂中逐漸適應新的挑戰。超越自己的過程,也是一個不懈奮斗的過程。畢竟,“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?!?br/>
和鈴聲一樣清脆的,是孩子銀鈴一樣的笑聲。
半大的孩子無憂無慮,輕盈地揮手,洋溢的笑渦,拉開校園生活帷幕的晨讀開始了。像網上風靡的表情包一樣,無論今晨屬于哪一門的學科,班主任都會變身“容嬤嬤”在窗口凝視,但再嚴肅的人看到端坐的小樹苗,聽見朗朗書聲,心里也會柔軟至極。
比劇本還要有趣的,是孩子課堂精彩的回答。
英語課堂像一部沒有劇本的情景劇。按照著教師的預設,學生總有一些計劃外的奇思妙想。新授內容時的嘴巴不聽使喚,情景對話時的心口不一,課文表演時的丟掉包袱,亦或是小老師講題時的從容自信,這都是向上的,有趣的,理想的。但課堂中也總有一些令人頭疼的情況,走神,小動作或者是喋喋不休的悄悄話。雙減后一些原本依賴課后加餐的孩子突然變得吃勁,那么課堂的黃金時間必然更要抓緊。面對著逐步有自己想法的五年級小大人們,“種樹人”除了不斷向前輩取經,只能加緊對小樹苗們的觀察啦,因材施教,因“樹”制宜!
比小山還要沉重的,是孩子作業內容的批改。
教學,業務學習以及班務管理讓每天的工作滿滿當當,但對教學質量至關重要的作業布置及批改更是重中之重。雙減之下,針對不同類型的孩子,精心設計的作業單,分層進行的作業布置,無不體現著我們的良苦用心。但雙減之下,有部分孩子隨著回家不再有作業的壓力,開始逐漸失去對自己的要求,沉迷于網絡與游戲。在批改作業時就要更加關注孩子的狀態,從書寫,正確率的反饋中了解孩子的掌握程度和學習狀態,及時與家長溝通,掌握小樹苗最新的生長動向,對癥下藥。
文章伊始,羅列出工作日常竟有一些成就感。事情只有一錘接著一錘敲,永不停歇地埋頭于“進一寸”中,才能站得更高、看得更遠。這就需要我們做起而行之、攻堅克難的實干家,不做決心停在嘴上、計劃停在紙上的空談客。無論取得什么樣的成績,都不停下前進的腳步,始終以鍥而不舍的意志和久久為功的心態,穩扎穩打、步步為營。夢想不辜負每一個腳印,只要堅持今天比昨天更好,汗水就會匯聚成一個又一個勝利,澆灌出最美的花朵,收獲累累碩果。
撰稿:朱雨琦
審稿:費萍